栗乡实践助振兴——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商学院栗争商游振兴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国家鼓励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7月5日至9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商学院“栗争商游振兴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中国板栗之乡”——唐山市迁西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跨境电子商务、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10名学子组成,他们发挥专业所长,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红色展馆,以实际行动助力迁西板栗产业发展,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产业发展现状。
7月6日,实践团队首站来到迁西县罗屯镇水泉村,团队成员深入村民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品,面对面与村民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当地村民在板栗种植行业的问题与需求,将这些问题与需求进行整理。同时团队成员也与水泉村村党支部书记赵书记开展深入座谈,了解当地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面对的问题,赵书记表示“水泉村的发展尤其希望借助大学生的力量,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积极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电商渠道扩大板栗销路,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对大学生个人与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当地劳动,实地考察板栗和栗蘑种植情况。通过实际行动加深对当地村民的认识,深化提出方案的实践性。
追溯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在“七七事变”这个特殊的日子,实践团队走进韩东征革命纪念馆,学习韩东征先辈的英勇事迹,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将当地的红色文化与板栗产业相结合,更好推动红色文化的挖掘,将伟大的抗日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宏伟征程中。随后,团队来到中国板栗博物馆,系统了解板栗产业的发展历程,学习迁西县“合作社+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的三产融合模式,并结合商科理论知识,与中国板栗博物馆的讲解员深入的探讨板栗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独特的分析得到讲解员们的高度评价。
党建引领聚合力,板栗产业促振兴。
7月8日,团队走进白庙子镇喜峰寨村,与喜峰寨村村党支部书记郭二玲深入交流,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实践团队深入的了解到了喜峰寨村村党支部“党建带头+集中管理+电商销售”的村企联动模式。团队成员也结合商学院专业优势,就品牌营销、电商助农、红色文化挖掘方面等给出理论性的见解与建议,得到了郭书记的认可。同时团队成员也现场观摩学习郭书记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过程,共同探讨青年受众偏好的直播话术设计、场景搭建等技巧,帮助当地村民打开“科技+农业”的新视野。
深入栗企探发展,商农联动助振兴。
7月9日,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迁西县尚禾谷板栗发展有限公司和栗美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现代化生产车间,了解板栗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团队成员变身网红主播,为企业产品进行直播预热,并与企业销售负责人围绕线上渠道拓展、供应链保障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高校流量+企业产品”的合作构想,为后续线上销售铺平道路。
调研过程中,唐山电视台记者与迁西电视台记者采访了实践团队,跟踪报道了实践团队探访尚禾谷和栗美人公司的全过程。记者围绕“团队定位”“实践目的”“未来规划”等问题,对团队指导老师岳亚鑫及成员代表先后进行专访。此次实践活动通过电视台的报道,让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得到更广泛传播。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商学院“栗争商游振兴团”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发挥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迁西板栗产业发展。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迁西县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正如记者在报道结语中所说:“这群青年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智慧点亮振兴之路,他们的实践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生动写照。”

图一慰问水泉庄村民(杨浩然摄)

图二与水泉村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座谈会(杨浩然摄)

图三探访中国板栗博物馆和韩东征纪念馆(牛新妍摄)

图四与喜峰寨村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座谈会(杨浩然摄)

图五媒体采访

图六合影留念(杨浩然摄)
作者:刘嘉,田毅
拍摄:杨浩然,牛新妍
指导教师:岳亚鑫
团队负责人:田毅
- 南通大学: 对话大国脊梁 点燃科学薪火
-   7月14日,南通大学莫文隋“聚彩育苗”志愿服务队走进南通市崇川区城山社区,以“对话大国脊梁·点燃科学薪火”为主题开展暑期实
- 07-14 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