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球点亮童心,关爱温暖留守时光
7月13日,为民学校的舞蹈房里阳光与汗水交织,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志愿者们正用行动书写对留守儿童的深情守护。这些常年与父母分离、成长路上缺少亲昵陪伴的孩子,在这个夏天,因啦啦操与温暖不期而遇。
志愿者们身着印有“行走思政课”的队服,俯身指导孩子们学习花球啦啦操动作,这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注脚。当他们托举起孩子,蓝白相间的花球直触天际,这不仅是舞蹈动作的定格,更是将“被珍视、被期待”的信念种进孩子心田——他们虽留守家乡,却从未被成长遗忘。
从动作生疏到整齐划一,孩子们在花球起落间,找回了童年该有的肆意与明亮。那些曾因思念而沉默的时刻,被舞蹈房里的笑声、彼此鼓励的眼神打碎。这趟“行走思政课”,以舞为媒,让社会看见留守儿童的渴望与力量,也让人们懂得:关爱不是怜悯,而是俯身同行,用专业与真诚,为他们筑一道抵御孤独的墙,托举他们向更广阔的天空生长。
“手臂抬高,花球要像小太阳一样发光哦!”志愿者的口令温柔又有力。孩子们握着花球的小手起初有些僵硬,眼神里带着一丝羞涩——他们或许习惯了安静等待,却鲜少在众人面前这样尽情舒展。但渐渐地,在老师一遍遍的示范和鼓励下,小小的身影开始灵动起来:抬手时,花球划出的弧线里藏着试探后的勇敢;跳跃时,扬起的嘴角泄露了久违的雀跃。每一滴落在地板上的汗珠,都是他们打破沉默、拥抱自信的勋章。
留守的是距离,不是成长的温度;缺失的是陪伴,不代表缺失被爱的资格。当我们以志愿之名,把艺术的光、社会的暖送进他们的世界,这些孩子终将明白:哪怕父母远在他乡,这世间仍有无数双手,愿意托着他们,奔赴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