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与绿色化双翼齐飞,引领行业新变革:西安科技大学赴西湾露天煤矿实习
在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下,西湾露天煤正以创新为笔、技术为墨,书写着现代化矿山发展的新篇章。作为行业的佼佼者,该矿凭借智能化升级与绿色矿山建设的卓越实践,不仅实现了煤炭生产的高效、安全,更在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树立了标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的重要精神,积极践行“挺膺担当、能源报国”的价值追求。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于2025年7月1日来到陕西省榆林市西湾露天煤矿进行认识性实践活动。
智能化升级:科技赋能,重塑煤炭生产格局
走进西湾露天煤矿,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却井然有序的生产景象。无人驾驶矿卡沿着既定路线高效穿梭,智能钻机精准定位作业,电铲在远程操控下灵活运转,这一切都得益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
自智能化建设启动以来,西湾露天煤矿累计投资3.5亿元,构建了“采区卡车无人驾驶+地面系统无人值守”的创新生产模式。目前,矿卡无人驾驶已实现3编组混编常态化生产作业,运行里程超17万公里 ,入选“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并通过权威验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智能无人装车系统50秒即可装满一辆货车,发运效率提升10%以上;智能穿爆系统能自动生成布孔设计并精准寻孔,综合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智能化不仅体现在生产设备的升级上,更在于全流程的智能管控。西湾露天煤矿搭建的智能综合管控平台,整合了智能一体化生产控制、生产执行、运营监测等多个系统,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决策,彻底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孤岛”,让整个矿区成为一个有机的智能整体。
绿色矿山建设:生态优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西湾露天煤矿同样成绩斐然。该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煤炭开采的全过程。
早在开采之初,西湾露天煤矿就遵循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明确各阶段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通过“边开采、边修复”的模式,矿区累计复垦面积达524.45公顷,栽植乔木7.09万株、灌木541.68万株,植被覆盖度远超自然原始地貌。如今,曾经的矿区已变身绿色生态园区,“一心、二带、三园”的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致力于打造陕西省矿山生态修复的样板。
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西湾露天煤矿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国最大智能化矸石充填系统的建成投运,年处理矸石量达200万吨,实现了煤矸石的绿色处置与采空区的有效充填,既解决了矸石堆放难题,又减少了地面沉降风险。同时,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确保了所有污水达标处理并回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显著提高。
创新成果与未来展望: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凭借在智能化与绿色化领域的卓越实践,西湾露天煤矿收获了一系列荣誉与成果。2023年,该矿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成为国家能源集团首座国家级智能化示范露天煤矿;2021年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并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此外,矿区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行业大奖,如XDE240卡车安装空气滤芯可调安装装置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
展望未来,西湾露天煤矿将继续深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一方面,持续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矿山领域的应用,推动无人化开采比例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同时,西湾露天煤矿也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行业输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助力我国煤炭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