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改革之门,触摸非遗之魂
2025年7月3日,在夏日的热忱与对历史的追寻中,安徽巢湖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实践队,赴安徽滁州,踏入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起点——凤阳县小岗村。此行聚焦于承载着“大包干”壮举的“当年农家”院落,团队成员邂逅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在非遗表演中深刻感受到这片热土上历史荣光与民间艺术的生命脉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当年农家入口前的合照 侯厉娜 供图
团队成员们踏入古朴的“当年农家”院落,来到了一处小舞台,经过询问后,得知可以表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和淮河大鼓,这瞬间点燃了团队的兴致。成员们排坐好,凤阳花鼓表演率先登场,身着鲜艳传统服饰的艺人,手持小巧花鼓,手腕翻飞,红绸舞动。熟悉的“说凤阳,道凤阳”旋律,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鼓声,在团队成员间流转。 大家围聚四周,凝神静听,或举起手机记录这充满地域特色的瞬间。花鼓的欢快余韵刚刚歇息,深沉雄浑的淮河大鼓也来了。传承人声如洪钟,手持鼓板,以极具感染力的唱腔和叙述,将淮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娓娓道来。鼓板相击,团队成员们被这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沉浸在古老艺术营造的沧桑与豪迈氛围中。

图为省级非遗凤阳花鼓传承人表演凤阳花鼓《凤阳歌》。 侯厉娜 供图

图为省级非遗淮河大鼓传承人表演《淮河大鼓》。 侯厉娜 供图
鼓乐的魅力尚在心头萦绕,团队成员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到了带有“凤阳凤画”牌匾的门口,一位凤画非遗传承人正凝神屏息,仔细的画着彩凤。大家纷纷围拢过去,形成一个安静的观摩圈。传承人一边专注创作,一边向围观的团队成员轻声讲解凤画的悠久历史、和“凤”的特点——“蛇头、龟背、鹰嘴、鸡爪、如意冠、九尾十八翅,和这些特征蕴含的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

图为凤阳凤画传承人正在绘画凤阳凤画。 侯厉娜 供图
此次的“当年农家”之行,带团队成员们来说,是一次成功的集体文化寻根与精神洗礼之旅。而小岗村也持续为来访者,尤其是团队访客,提供着深刻而独特的文化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自信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