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周年之际,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艺术乡建"号召。6月30日,艺术学院"巷愈青心·艺绘港廊"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浔区港廊古村落,用青春画笔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增添时代亮色。
阳光洒满了早晨的港廊村,十名师生在党员教师高慧文带领下,带着纸笔与测量工具走进青石板巷。"要让艺术创作扎根泥土"成为团队共识。旧馆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斌向师生详细介绍该村"党建+新乡贤"发展模式,特别是在青年创业政策扶持下,儿童摄影乐园THEMAX+等新业态已带动村集体大幅增收,实现一个月内回本的重大成果。非遗传承人朱军民的故事与麦秆画技艺,更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深刻内涵。
开营仪式上,乡村运营官陈鸳鸳特别强调:"这些墙绘将成为青年与乡村对话的新载体。"据悉,团队将创新采用"传统工艺数字化转译"技术,把非遗元素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旧馆党工委书记徐斌表示:"我们不仅要留下作品,更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艺术人才。"
午后烈日下,测绘组拿着卷尺测量马头墙,创作组同学围坐讨论方案,资料组则深入收集村史典故。这种"古村调查+艺术创作+文化融合"的工作模式,正是湖州市"校地共建"机制的生动实践。
未来两周,师生们将完成3处主题墙绘,并通过“网红文化墙打卡”实现成果转化。这场艺术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正在奏响新时代"青春建功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